风雨兼程四十载 (已发表)_竹楼文集
笔趣阁 > 竹楼文集 > 风雨兼程四十载 (已发表)
字体:      护眼 关灯

风雨兼程四十载 (已发表)

  1966年以前,铜陵没有一家托儿所,更谈不上办幼儿园了。时值轰轰烈烈的文革,人们忙着搞运动,无瑕顾及家中的孩子,铜陵特区人委愁着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无人带,非常焦急,这时,人委附近四位没有工作的年轻女子找我商议,要为人委的同志分忧,帮他们带带孩子,我并不反对,表示愿意帮忙。得知我们要为人委的工作人员带孩子,人委非常支持,考虑到工作人员忙,便自筹资金,兴办托儿所。

  在办托儿所的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便是场地。开始,人委招待所让出一间房子让我们带孩子,后来,孩子多了,出现拥挤,加上来来往往的人,怕影响工作,很不方便,巧的是离人委不远处有一幢平屋食堂(现在邮电局的后面)正要搬出,人委的同志主动与他们磋商,将食堂空出后办起了铜陵第一家托儿所。

  为加强托儿所的工作力度,很快,人委又从孤儿院调来一位面容祥和、待人热心、年过半百的张芝玉,由她出任托儿所主任。张芝玉是一位老红军的妻子,北方人,她待人非常善良,受到我们的崇敬。我们在一起相处的就像姐妹一样。她的到来,很快就把托儿所办得红红火火。不久,张主任便发现孩子们睡的摇窝不够用,她就从孤儿院借来二十多个摇窝,这样,条件渐渐地得到改善,受到人委领导的表扬。很快,原先只照顾本家子弟的托儿所,一下子在附近传开了,有点经济条件的老百姓都要将孩子送到托儿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对外招生的,但是,更多的人送不起孩子来托儿所。

  虽然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很多方面还是满足不了家长要求。托儿所规模小,条件差,没有食堂,孩子吃的中餐都是家长从自家带来的,考虑到孩子多,容易出错,我们将每个孩子带来的鸡蛋、玉米、馒头、大米袋子都做上记号,写上名字,生怕出现差错。冰天雪地的rì子,孩子们怕冷,我们就烧木炭为他们取暖,尽量不让孩子挨冻。我们自己中餐吃得,也是从家里带来的。孩子多了,保育员没有增加,每天吃中餐的时候,我们几个就轮换着吃。

  一年半后,小朋友更多了,原先的场地越来越不够用了,孩子在一起非常拥挤,经常出现孩子打架,抓破脸的现象,看到这种情况,人委决定将托儿所搬迁到现在的教委对面。人委这一举措,也正是看中了现在教委对面的一幢平房刚搬空,后来又盖了两幢平房,呈四合院,新的托儿所紧靠路边,交通方便了,小朋友陆续来了,规模也扩大了,不久,托儿所的名称仍然是铜陵特区人委托儿所,由张芝玉继续担任主任。

  搬到新的地方后,托儿所四周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一切都靠自己动手,条件很差。屋前的cāo场上全是泥土,坑坑洼洼的,小朋友们就是在这样的cāo场上做cāo,开展活动的。遇到下雨天,这里便成了一片烂泥。看着屋前屋后一片泥土,没有一点生气,张主任就组织工作人员大兴植树造林,我们通过关系从绿化队进了一批树苗,种在屋前屋后,在种树苗中,有不少保育员的手都磨破了,她们全然不顾。

  当时,除了我们几个年龄稍大外,其余的保育员大都数是二十一二岁的小青年,她们都没有成家,有的是临时的,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二十五元钱,一直拿了二十多年,这样的低收入,很多保育员想不通,吃不了苦,放弃托儿所的临时工作,到纺织厂去上班。

  七十年代中期,人委托儿所改名为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划归市教委,后来又隶属铜官山区教育局。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在隶属上一直不稳定,曾经出现过几次大的变化。

  风雨兼程四十载。人民幼儿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付出,四十年的发展,如今,占地面积约4250平方米,拥有幼儿教学楼、办公楼以及电教室、阅览室、教具、娃娃电脑房、游戏室、舞蹈房、体cāo室、器乐厅、厨房、洗衣房、‘彩红屋‘美术室、围棋室等教学辅助用房。幼儿400多人,教职工44人,其中教师职称32人。我坚信,人民幼儿园的明天会更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quge9.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huquge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