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谁流血,我们为谁流泪_八大校草欢乐歌
笔趣阁 > 八大校草欢乐歌 > 他们为谁流血,我们为谁流泪
字体:      护眼 关灯

他们为谁流血,我们为谁流泪

  ——《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撰小记

  记得那是2020年底,文联的一次聚会上,王东安老师告诉我,淇县准备出一本记载红色革命的史书,要我参加编撰工作。我虽然不知道将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但爽快答应了下来。

  春节过后,在一次晨练的时候,步行走到了淇河路王老师家门口,他已经晨练结束,我们走了个顶头。

  王老师明确告诉我:“咱们写书过了‘五一’就开始,老县委四楼的办公室已经装好,电脑也安好了,让你有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

  我大喜过望,为什么呢?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原来的生意关张歇业,这一年多闷在家里创作小说,一直没有正经营生,王老师的安排,对我来说就是一份工作。

  2021年“五一”过后,王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到老县委四楼报到,正式开始办公,编撰工作正式开始。

  我上班之后,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是“淇县革命老区建设cu进会”,这才稍微知道了一点眉目。此前只懂得淇县工业很发达,在全省叫得响,这块牌子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咱淇县也是革命老区,感到相当自豪,当然对于到底编一本什么样的书仍然糊糊涂涂。

  就在我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王老师搬来了好几本别的县区的革命老区发展史,书名统一,封面统一,章节和内容也大同小异。看起来,让我过来之前,王老师和蒋宗军会长就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看了那些县区的书,所有头绪一目了然,对于自己要参与的编撰工作已经心里有数。大家都感觉这本书的部头很大,但我以为再大的部头只要有范例,不是完全摸着石头过河,这项工作就很好做。

  虽然这部书还没有丝毫眉目,大家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作,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一点不假。一个星期之内,对于如何拟定章节提纲,大家就形成了初步共识。一是找准蓝本。大家通过对比各个县区的革命老区发展史,最终确定以桐柏县为蓝本,也按照百年来的历史阶段划分。各个历史阶段涉及的史实,他们没有的我们淇县可能会有,他们有的我们淇县可能没有,但总的脉络就这么定。二是收集史料。由县委办牵头下发通知,具体由刘国华副主任办理,要求全县各乡镇(街道)、各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所有历史资料。三是确定大纲。通过浏览各单位提供的史料,特别是党研室提供的党史一卷、二卷稿子,按照革命老区发展史编撰要求,我们草拟了创作大纲。由王东安老师直接报省老促会白廷斌副秘书长审核,白秘书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章的标题如果是短句,尽量统一。节的标题如果不能统一,不要苛求。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史实不要漏项。各单位提供的东西很可能没有我们需要的内容,而我们编撰人员大多数都知道的历史大事,必须列进去,自己搜集资料。经过白秘书长的悉心指点,我们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创作大纲基本完成。

  所谓纲举目张,一点都不假,又经过召开专家会议,对创作大纲反复讨论,进一步完善,最终敲定。在确定大纲的座谈会上,蒋宗军会长明确提出“要出精品”的目标,具体讲就是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深度、支脉服从主线等,要大家轻装上阵,精雕细琢,兼顾速度。蒋主任的“三个服从”成为编撰人员的行动准则,也解除了史实选择的许多顾虑,瞻前顾后的思想彻底解除,思想上没了包袱,大家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干就干好,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

  大纲一定,编撰工作也就按图索骥了,好干多了。由王东安、王之珩、宋建江负责,把所有章节下面能搜集到的史料全部串起来,形成了一个粗糙的浩繁杂乱的资料汇编。之后,按照会长会议的安排,对编撰工作进行了分工,王之珩负责统筹解放前的编撰工作,其中,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淇县的斗争史列为第一章和第二章,由贾振君负责;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分列第三章和第四章,由朱改花负责。陈志民负责统筹解放后的编撰工作,其中剿匪平乱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列为第五章和第六章,由宋建江负责;改革开放时期和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分列为第七章和第八章,由窦增新负责。王之珩还负责淇县革命历史文献摘录、大事记,陈志民还负责人物部分和后记。苏麟负责总序、序、编写说明、概述。宋建江还负责淇县革命旧址遗迹简介、淇县16家主要企业简介。黄强、张胜旗负责全书图片。王东安负责各方面的总统筹,县老促会秘书长郝秀彪、县委办副主任刘国华负责后勤保障。

  分工之后,各位编撰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忘我工作,从浩繁的史料中筛选最闪光的史实、最感人的瞬间,进行详写,其他史实予以简写。需要详写的部分,下功夫到革命故事发生地进行实地走访,采访知情人和革命遗址的守护人。对于在淇县奋斗过的老领导,我们远涉郑州、北京、安阳、新乡、滑县、卫辉、浚县、林州、汤阴等地,与革命战争年代老领导的家属见面,获取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和史料。

  编撰之初,为了少走弯路,蒋宗军会长带队,冒着酷暑,在七月初到桐柏县取经,桐柏县负责编撰的老师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指导,谈了编撰体会以及得失之处,给淇县编撰人员很大启发。

  编这么一个大部头,编撰人员的辛苦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毫不过分。蒋主任为了让编撰人员劳逸结合,他以其平易近人的作风,坦诚相待的热情,与我们交朋友。遇到大家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跟大家一起交心,谈过往的工作体会,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大家在谈笑之间放松下来,继续轻装上阵。特别是他对淇县建设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往往以玩笑话讲出来,生动诙谐,让大家领略了他对赫赫功勋淡然处之的风采,也给了我们藐视困难、勇挑重担的信心和力量。

  在蒋主任和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历经半年时间,到了11月底,形成了《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初稿,淇县革命老促会蒋宗军会长、王东安副会长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审稿会,提前半月就把初稿分发给了我县重量级的史志专家和文化名人及相关老领导,审稿会上,专家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怕得罪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初稿下一步的修改工作,对于出精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之后的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就有了目标,也有了路数。最终付梓,公开亮相,编撰工作总算告一段落。

  在整个编撰过程中,王东安老师的敬业精神,对于我震动很大。作为他的学生,上高中时我们师生之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在一起工作还真的是第一次,当然也知道他当了多年政府办主任,那活儿千头万绪,很苦很累,但真的在一起干事,才真正感受到了他的敬业咱跟老师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只要盯住一件事不搞成一直不放手,他只要想干什么事,就算从没学过也敢于从零开始。编辑图片和地图,不但十分费脑还十分费工,就算专业人士也头疼,他却能把编辑软件运用自如,这让我实在佩服。

  在省市专家审稿会之前,书已经基本定稿,王老师的高兴写在脸上,曾经说过一句话,足以让我受用终身。

  王老师动情地说:“不管干啥,就算最不起眼的事情,只要用心干都可以干成人们不敢想的功业。这次编书就是个例子,咱赖好也当过政协副主袭、人大副主任,想不到要带领一帮人编书。咱不嫌活赖,大家齐心协力,不但编出来了,相信还编得不赖,必将成为淇县人爱读的大书。”

  王老师在感慨之余,还举了他经历过的好几件小事,都不嫌赖,不嫌事小,经过认真干,全都干出了惊人的成绩。

  我虽然也五十多了,但经历这样的长辈言传身教,感到他是第一个,跟王老师开玩笑:“早些年得到你这样的教诲,我也会紧跟你的步伐,成为一个有材料的人。”

  回想整个编撰过程,还有一件事让我无法忘怀,那就是如何让这本史书有可读性,能感人。在第一次讨论大纲的时候,大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这人是写小说出身的,还就不信邪,点出了如何写出可读性的秘诀。

  大家信不信,反正我自认为能够做到,于是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发现精彩瞬间。我发现,1962年淇县刚从汤阴分设的时候,淇县办电的曲折过程令人动容,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李先念对淇县办电的帮助。然而,这段史实在淇县其他史料及是史志中语焉不详,怎么办呢?

  我就不信这段史实没人写,于是把淇县办电以及涉及到的人物输入百度,改换多种搜索关键词,终于跳出来好几条,其中杨金国的文章《淇县首次办电经过》,原载《史海》杂志,对这段史实有着翔实的描写。我又按年代顺序,梳理出当时的县委书记是张凤岐、县长刘炳恒,又搜索出他们的相关情况,经过重新整理,写到张凤岐面对撤职处分的时候,依旧坚持“让我给淇县办完电再撤吧”,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一段史实写进了《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也就解释了后来淇县工业发展领跑豫北各县的原因。几次审稿的时候,好多专家纷纷表示,这本书很有价值,读到一些地方流了泪。我很欣慰,努力没有白费,写史的确可以写出可读性,可以写出让人落泪的地步。

  但是,淇县办电那一节在付印的时候,因为用国家领导人上书,要中办审批。文中关于李先念对淇县办电的帮助,由出版社审核删除。虽然给本书造成了遗憾,但相信读者能感受到时任县委书记张凤岐、县长刘炳恒的风范。

  通过这次编史,还让我感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也让我认识到老一辈史志专家的不容易,更让我深深领会了淇县人民在党的带领下,不怕流血,不怕砍头,不怕困难的战斗品格,现在的淇县之所以如此辉煌,是老一辈无数先烈用血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作为后辈,凭啥不能用心写好他们的事迹呢?为啥不能为他们流点泪呢?

  写书人写到自己流泪,才能让读者落泪。写诗、写小说、写散文能够做到,通过这次编撰实践,我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写史也是能够做到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quge9.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huquge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